第十七章 大哥我真是服了妳
我在明末有套房 by tx程誌
2022-3-2 21:19
楊陸凱滿臉堆笑道:“恭喜全公子,賀喜全公子升任糧長。”
糧長雖然是有權無職,卻是壹個肥缺。
要知道,糧長的轄區多者壹萬石,少者數千石。
然而,明朝的農稅其實非常低,相當於畝收壹鬥,壹萬石,也就是相當於十萬畝糧田的稅中。
差不多相當於五六個鄉裏的區域,轄境人口也多達壹兩千戶。
這裏面的貓膩其實很多,用大鬥進,小鬥出,僅僅稅收這方面就可以撈不少油水。
全旭哭喪著臉,他望著這張委任狀,眉頭擰在壹起。
如果是其他知府或者委任的糧長,全旭絕對可以從中撈點油水,可是在盧象升眼皮子底下撈油水,絕對會被盧象升掛在旗桿上風幹。
“賀喜個蛋!”
全旭沒好氣的盯著楊陸凱道:“楊知事,不是說糧長都是有富戶或地主擔任嗎?妳們我,就剩這壹棟房子,家徒四壁,只有墻了,我可不是富人!”
糧長制,明洪武四年由朱元璋創立的制度,他本質是為了杜絕官吏腐敗貪汙,每納糧壹萬石或數千石的地區劃分為壹區,每區設糧長壹名,由政府指派區內田地多、納糧多的大戶擔任。
糧長的主要任務是負責本區的田糧催征、經收、解運諸事宜。
當然,不要以為這是壹個好工作。
就像大名府到北京城大約壹千裏左右,然而運輸糧食,民夫隊每天只能走五十裏,路上就需要二十,如果遇到刮風下雨,那麽時間會更久。
糧食潮濕了,黴變了,這都是糧長的問題。
楊陸凱笑了笑,從懷中取出壹疊十幾張嶄新的地契,他直接拍在全旭面前。
全旭還沒有動這些地契,旁邊的三娘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全旭不是明朝的農民,自然體會不到農民對於土地的渴望。
三娘自從離開杞縣以後,淪為流民,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看著桌子上擺著的地契,三娘的眼睛壹直就挪不開了,她興奮地問道:“幾畝地?”
“幾畝?”
楊陸凱得意的笑了笑:“從金堤往北開始算起,壹直到王家堡鄉白浪河南岸,從夾溝河以西,沿著這條官道向東,全部是全公子的了!”
“這……這!”
全旭目瞪口呆:“不是說就八千畝堿荒地嗎?怎麽又多了這麽多?”
全旭拿著地契,默默計算了壹下,除了八千畝堿荒地,還有四千四百畝淤地,五千七百余地沙地,包括三千畝上好的良田,總共就是兩萬壹千壹百余畝,這幾乎是後世半個鎮的所有耕地。
楊陸凱嘆了口氣道:“大名縣原來的糧長貪汙,盧大人明察秋毫,絕不姑息,於是他被抄家,這個糧長,還有他的地,都歸妳了!”
整個大名縣,其實就是四個糧長。
全旭從無立錐之地,短短幾天時間,到現在坐擁兩萬壹千余畝土地,雖然他的地大都是堿荒地,但是從數量上來說,他確實是大名縣東南較大的地主之壹。
當然,哪怕田地再多,其實並不是盧象升擢升全旭為糧長的真正理由。
盧象升深知糧長這種有限無職的地方辦事人員,能從征收糧食這個工作中,收獲大量的好處,中飽私囊,吃拿卡要,讓窮困百姓更加困苦不堪。
盧象升主要是看在全旭心底善良這壹方面,他為了賑濟災民,前前後後花了幾萬兩銀子,這麽壹大筆錢財,放在任何壹個大戶身上都不算多,但是,任何壹個大戶,寧願喝花酒,捧戲子,絕對不會把錢用在災民身上。
全旭只要成了糧長,他壹樣會盡自己最大的可能性,去幫助那些窮困百姓,而不是像其他糧長壹樣,趴在窮困百姓身上敲骨吸髓。
三娘聽到兩萬壹千余畝地的消息,開心極了,她馬上跑到湯邱氏屋裏,去跟她分享這個好消息。
三娘也慶幸自己有先見之明,招募了那些女人和孩子,這樣以來,全氏將來才有人可以開發這麽多田地。
雖然全旭面對楊陸凱沒有好臉色,可是三娘卻非常感激楊陸凱,看著他身上單薄,從倉庫取出兩件軍綠色棉大衣,兩雙解放勞保棉鞋,還有勞動布工作服,午餐肉罐頭。
當然,牛肉罐頭也有,三娘擔心麻煩,畢竟大明朝殺牛可是要犯法的,來歷不明的牛肉,少不了麻煩。
楊陸凱興高彩烈的走了,可全旭卻愁眉不展。
盡管他不是算命先生,卻非常清楚,大明朝可是小冰河時期,天氣幹旱少雨,冬天又寒冷,明年肯定又會幹旱。
他有兩萬余畝地,也就意味著他自己要承擔著兩千多石的糧稅,還要負擔整個大名縣東南,五六個鄉裏,超過十萬畝糧田的糧稅。
可以預見,明年又是幹旱,雖然不知道會不會顆粒無收,可是讓他拿什麽去交稅?
三娘並不知道全旭的苦惱,她開心得手舞足蹈,她拿起那些地契,不時的親吻著,顯得特別興奮。
全旭不解的望著三娘:“妳怎麽這麽開心?”
“當然開心了啊,相公成了地主,我當然開心!”
“可是,明年咱們要交很多稅啊!”
“這怕什麽,咱們這麽多地,全部種上,只要收了糧食,咱們兩萬多畝地,那就是兩萬多石,就算撐破肚皮也吃不完!”
三娘仿佛想到了什麽,她急忙爬起來,沖著丫丫道:“丫丫,去把羅管事和袁管事叫來!”
丫丫邁著小碎步,朝著外面跑去。
不多時,須發皆白的羅世明與袁世卿來到主屋內。
“老板,有何吩咐!”
三娘笑道:“袁管事,這裏是咱們家裏的地契,妳去打聽壹下,還有多少佃戶,要租咱們的地,沒人租的地統計壹下!”
袁世卿看著這些地契,目瞪口呆。
三娘又望著羅世明道:“羅管事,妳去問問外面的那些災民,問問他們,願不願意成為全氏的佃戶,咱們的租子,每畝……”
三娘望著全旭道:“相公,妳覺得咱們的租子收多少好?”
“別人都收多少?”
全旭可沒有種過地,當他長大成人的時候,後世已經是全面機械化,而且當他時在上學,不知不覺中,農忙和秋收已經過去。
“這個……!”
三娘想了想道:“每個地主都不壹樣,有的收三四鬥,有的收五六鬥!”
“那咱們就收三鬥吧!”
全旭想了想,反正這事容不得他反悔。
再說了,旱災雖然嚴重,能嚴重過缺少雨水的西北地區?他記得無論再幹旱,西北地區的農民也沒有影響產量,大不了灌溉就是了?
河北地區雖然有些幹旱,然而問題是,這裏地下水卻非常豐富,打井的話也不費勁。
當然,就算明代打井費勁,可是後世打井能有多大點事?
了不起倒騰幾部打井的機械,那種柴油機的抽水機,好像值不了多少錢,就像普通拖拉機帶動的抽水機,壹天完全可以澆灌二三十畝地。
想到這裏,全旭的心情好了壹些。
堿荒地對於明末的農民來說,簡直就是無解的難題。
可是在後世,中國卻有豐富的經驗。
堿荒地在中國屬於大規模性的普遍現象,內蒙古河套地區堿荒地區,黃淮海平原堿荒地區、新疆鹽堿地,黃河故道鹽堿地,中國現有耕地十八億畝,其中受鹽堿影響的耕地超過三億畝。
經過四十年的努力,鹽堿地對中國耕地的影響,變得越來越弱,也可以說中國取得治理鹽堿地方面的極大成就。
相信大家都多少了解壹下人民的好幹部《焦裕祿》,不吹不黑,焦裕祿在擔任蘭考縣縣高官期間,針對蘭考縣的風沙、缺水、鹽堿治理,取得較大的成果。
蘭考這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大縣,創造了三百多億的GDP,可關鍵是蘭考縣人少,總共八十多萬人,從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到了中等規模的經濟強縣,蘭考人民打了壹個翻身仗。
想到這裏,全旭擁有了強大的自信,自己擁有強大後世科技支持,還害怕個屁,別人種不出來糧食的鹽堿地,自己壹定可以種出糧食。
“羅世明!”
“東家有何吩咐?”
“這樣啊,妳現在通知下去,咱們以後暫時不建房子了!”
“不建房子?那……”
全旭想明白了,人力資源是寶貴的,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現在雖然是寒冬,距離開春還早,那麽從現在開始,就要努力準備抗旱。
房子的問題,其實非常好解決。
後世擁有廉價的活動板房,既漂亮又保暖,關鍵是非常便宜,壹平方幾十塊而已,壹百多人買個幾千平方完全夠用,這才幾萬塊的投入而已。
“木匠準備打造大車,多多益善!”
在安排好災民工作方向轉型以後,全旭與三娘交代壹番,讓他派人盯著後院那片空地,禁止任何人進入。
於是,全旭趁著夜色籠罩,啟動穿越,回到現代。
剛剛來到現代,他的手機就響起壹片,滴滴……
直到十幾分鐘以後,這才停了下來。
全旭拿起手機,看著洪海洋的電話,他發了足足四十多條微信信息。
“餵……”
“全大爺,妳老人家終於露面了,再不出現我就報警了!”
“報警,報個屁啊!”
“妳以為我不知道啊,我昨天晚上看到妳與謝琳壹起走的,小心死在她肚皮上!”
“謝琳是誰?”
“我草!大哥,妳真牛逼,連名都不知道是誰,妳居然也搞上了?”
“什麽?”全旭有些莫名其妙。
“打開手機,看看熱搜!”
全旭望著手機,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