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生命之水越界行动 by 邙山远望
2018-5-26 06:01
第14章
李大水开车紧赶慢赶,终于在探亲假到期前3小时回到了团部。路上由于车速较快,加之心烦意乱,差一点儿出车祸。他心里清楚,就是有再多的正当理由,也不能逾期不归。何况团长不是特批延长了十天假期吗?!自己刚刚从东北调来,一天班都没有上,怎么能做违反军纪的事情呢?再说,自己不是一名普通士兵,而是有着十几年军龄的老军人了。
李大水抬眼望了望团部二楼团长办公室的窗户,那儿还亮着灯,说明团长还没有回家,说不定就是在等李大水吧。大水一路小跑上了二楼,站在团长办公室门外,敲了敲门,大声报告:
“报告!”
“进来!”
大水开门进了办公室,向团长敬了一个礼,大声报告:
“信天翁中队长李大水休假完毕,按时归队。请团长指示。”
团长从办公桌后面转过来,指了一下沙发,说:
“好!军人就是要严格遵守军纪,你做得对!坐下谈谈这次休假有什么感受。”
大水坐下后,没有马上回答团长的问话,想了想才说道:
“我家是农村的,而且是贫困山区的农村。说实话,沿路看见不少因为没有水而‘背井离乡’的农民去投亲靠友,他们实际上就是逃难的难民。”
“有这种事?不过,我认为不该叫他们为‘难民’。他们只不过是遇到了暂时的困难,何况,各级党政机关不会坐视不管的。”
大水点了点头,说:“团长说得对。可是,连续三年的严重干旱使得我们家乡用水极为困难,村里唯一的一口水井也被污染了。患癌症的村民数量剧增,所以,很多农民宁愿翻山越岭,走很远的山路去拉‘甜水’……”
“这种情况我们都知道了,你不就是在拉水的途中救了一个小男孩吗?”团长接了一杯水递给了大水。“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挺好的,聪明得很。他是一个孤儿,家境不是一般的差。我找老同学帮忙,把他接到我爹娘家所在村里的小学上六年级。复读的第一天,这小子就拿了100米赛跑的冠军。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在大海上飞行的飞行员。我觉得他很有希望。”
“对了,大水同志,团政治处已经把你舍己救人的事迹上报了,而且团党委决定为你请功。军党委已经批准了,你荣立三等功。正式文件过几天就到。祝贺你呀!”
大水不好意思地说:
“这不算什么!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与信任。”
团长沉默了片刻,然后严肃地问大水:
“大水同志,从你帮助父亲赶毛驴拉水这件事可以看出,你父母家确实有很多困难。你可以,也应该及时向组织汇报。空军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军种,飞行员尤其是不能因家庭的困难或其他情况分心走神,精力不集中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的。你身为中队长,就更应该重视这些问题。家里还有什么困难?”
“团长,其实我父母家比起村子里其他的乡亲们,那困难少多了。赶毛驴去拉水,那是因为我父亲当了十几年村主任,觉得没有干出像江苏华西村那样的业绩、成就,他感到愧对乡亲们,心甘情愿地为乡亲们做点好事。他本想无偿拉水,可是乡亲们硬要给他点小毛驴的草料费。我爹那人闲不住。我都和他说过多少次了,六十岁的人了,一个人走两天的山路太危险,家人也不放心。他终于同意不拉水了。”
“是呀,你也应该考虑一下,什么时候把老人和家属接到部队来,让他们享享福,过个幸福的晚年。”
听到这番话,大水心里不是滋味。他在犹豫不决:“是否要把母亲患癌症住院的事报告给团长。刚刚调来就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多不好呀!”
团长见大水低头不语,明白他眼前就有困难,拍了拍他的肩膀,说:
“没关系,不管什么困难,组织上都会想办法帮助你解决的。我猜呀,是你母亲有什么事情,对不对?”
“团长,您真会猜,一猜就中。是我母亲得了重病,肝癌晚期。不能做手术了。连放化疗都没有效果。医生说,只有等肝移植……”大水声音有些哑。
“这么严重?”
“是,”大水低着头,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怕团长看见。
“肝移植需要好多钱,得二、三十万吧?”
“差不多吧。”
团长站起来,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他停在了窗前,说道:
“这件事,团党委要专门研究,给你争取一些特殊困难补助,然后,再想想别的办法。”
“那可太感谢团领导和党组织了。”
“嗨,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工作嘛。”
“团长,关于‘信天翁’中队近期的训练计划,您还有什么指示吗?”
“训练计划早就经上级批准了,已经下达到了你们中队。明天好好研究研究,按计划训练就行了。”
“是,团长,那我就回中队了。”
“好吧,回去好好休息休息。”
大水母亲需要做肝移植手术的消息很快就在全团传开了。从团机关到机组,战友们纷纷主动募捐,想帮助大水解燃眉之急。战士捐个百八十元,干部捐三五百元,几天下来,团政治处竟然收到了八万多元。政治处主任把钱存到一张卡上,装在一个大信封里。信封上用粗黑体字写着:
祝愿李大水同志的母亲早日康复!
轰炸机团全体官兵
主任亲自把捐款送到了李大水中队所在训练场地。李大水接过信封时,激动得双手有些颤抖。他不断地重复着:“谢谢!谢谢!我代表我母亲和我的家人谢谢大家,谢谢全体战友!”
三天后,大水接到林海洋从医院打来的电话。他告诉大水,他和爷爷都在医院里照看奶奶。奶奶眼下情况还可以。医院让海洋转告大水,他寄来的医疗费已经收到。不过,还差几万,希望尽快寄来。海洋在电话里问大水,什么病要花这么多的钱。大水告诉他,是很危重的病。多备些钱以防万一。
另外,海洋还提到水莲婶带小水来省医院看望奶奶,送了一捧鲜花和一个水果篮。她和小水都戴着大口罩,站在离病床两米远的地方和奶奶说了几句话,待了没有十分钟就走了。
听到这些话,大水隐隐约约地感觉到了水莲的变化。她早已不是几年、十几前那个水莲了。那时的水莲把大水家当成了她自己家,里里外外一把手,大方泼辣,不怕苦不怕脏。大水爹娘也把她当作自己的亲闺女看待。怎么在县城里工作了这么些年后,她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老母亲患的又不是什么传染病,去探视还戴着大口罩,不敢靠前,至于嘛?
唉,夫妻两人常年两地分居,这感情肯定会受影响。可是,水莲也是在老槐树村长大的呀!她不该嫌弃农民吧。难道她连自己的爹娘也瞧不起?
这天夜里,大水失眠了。他仿佛看到自己和妻子之间有一条深深的裂缝,无法弥合的裂缝。也难怪,他李大水三年没有回来休过假,而水莲也没有去部队探过亲。这感情不出问题才怪呢!
天亮了。大水迷糊了一会儿。他的脑子里一直在重复着一句话:“随她怎么着吧!”与此同时,大水在心里不断地暗示自己: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到中队的训练以及日常工作上,千万不能分心。
“07——07——,‘信天翁一号’请求起飞,‘信天翁一号’请求起飞。”深夜10点正,李大水驾驶着“信天翁YX-01”号轰炸机缓缓地滑行到了飞机跑道的起点。他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眼前的仪表盘和那10个彩色液晶显示器。接着,他又把目光转向驾驶舱前部眩窗,看到前方跑道两侧有数百盏灯向前延伸。
而跑道尽头的灯似乎已经交会在了一起,跑道尽头好像特别狭窄。其实,这是人视觉上的一个错觉,飞机跑道从头到尾的宽度是一样的。再看夜空,繁星点点,不停地眨着眼睛,一弯明月躲在薄云后边,不时露出婀娜的身影。大水又把目光投向飞机右前方的指挥塔,只见塔里灯火通明,但是,人影稀少。大水知道,团长专程来机场坐镇指挥“信天翁”轰炸机夜间投弹训练。大水不免心里有些紧张:千万不能出错呀!
“01——,01——,我是07,我是07, 可以起飞,可以起飞。”大水耳机里传来塔台大队长下达的命令。
大水用眼睛扫视了一遍仪表盘上所有的仪表和显示器:一切正常。于是,他向塔台报告:
“07——,07——,01明白,01明白。”
轰炸机上四台轴流式发动机启动了,声音从小变大,均匀而有力,机尾喷射出短短的淡蓝色尾焰。轰炸机开始向前缓缓滑行,渐渐加速。李大水有条不紊地、非常娴熟地操纵着这个“庞然大物”。
新型隐形高超音速重型轰炸机采用了最先进的电操纵系统,不像过去老式轰炸机上的操纵杆那样笨重和迟钝,需要飞行员有相当好的臂力和耐力。此时此刻大水双手握着的操纵杆就像小轿车的半个方向盘,无论是飞机左右转向,还是爬升和下降,均用这个半圆的“方向盘”来操纵,轻便自如。平时飞行员就要培养训练自己细腻灵活的手感,否则,动作如果生硬或者幅度过大,都会导致飞机出现大的摇摆甚至颠簸。
大水按照练了不知多少次的程序逐一地操作,轰炸机滑行速度已经很快。当它滑行的距离已经超过跑道长度的二分之一时,大水轻轻地抬起机头,飞机渐渐地离开了地面,向上升去。当飞机飞到跑道尽头时,飞机距离地面已经有300多米。大水继续让飞机爬升,在飞机高度达到800米以上时,他操纵飞机向左转向。
左侧机翼稍稍向下低垂,而右侧机翼则稍稍向上抬起,就像运动员跑弯道时身体左侧向左倾斜一样,姿态非常优美。轰炸机在指挥塔前方的空中“画了”一个圆圈,就像是向指挥员敬了一个潇洒的军礼,接着,它再次快速爬升,然后朝西北方向的投弹靶区飞去。
在极短的时间内,“信天翁-01”号就爬升到了5000多米的空中。在爬升过程中,李大水注意到1号军用机场四周的村镇那本来就不算明亮的灯光很快就变得模糊不清,然后就消失不见了。
轰炸机投弹靶场与陆军的射击靶场可有着天壤之别。李大水他们师的靶场位于西北地区的一处戈壁滩上——那里几乎没有人烟,寸草不生,气候恶劣,环境艰苦。但是,有弊也有利:这里做轰炸机的投弹靶场可是再理想不过了。
李大水曾经陪同团长坐汽车长途跋涉一千多公里,来靶场检查工作。那天恰巧赶上了沙尘暴。只见远处地平线黄尘滚滚,气势磅礴,没有见过这阵势的人兴许会被吓得两腿发软,跑都跑不动了。黄沙巨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滚滚而来,只见远处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大水和团长等人赶紧躲进奔驰越野车里,紧闭车窗和车门。团长命令司机迅速把车开到一道土坎下边。那道土坎有三米高,而且下部有一条凹槽,深约一米多,正好比汽车高出不到一米。司机小心翼翼地把车开进凹槽里。这样一来,那道土坎能够遮住车身的三分之二。车里的人都屏住呼吸,等着那沙尘恶魔的到来,简直就有一种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怖之感。先是天变得昏暗,漆黑一片,然后就只听见狂风的嚎叫了。
司机打开了车里的顶灯,团长冷冷地说出两个字:“关掉!”大水向车窗外望去:什么也看不见。他想象着长年累月工作、生活在靶场里的官兵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心态、情绪等等。他绞尽脑汁,也想象不出来。窗外渐渐地有了点亮光,昏黄色取代了黑暗。车里也有了些许光亮。又过了一会儿,车外的天空呈现出阴沉沉的颜色。团长对司机下达命令:“快!开车!咱们要尽快赶到靶场,我真替战士们担心。”
司机启动了汽车,越野车从凹槽里慢慢地退了出来。车顶上的沙尘抖落下来,遮挡住了车窗。团长拍了拍司机的肩膀:“先停下来,我们到车外边看看。”
大水跟着团长下了车,爬上那道土坎向四处望去。他们目送着沙尘暴与天齐高的那排巨浪逐渐远去。漫天的细细的尘埃不断地从天而降,不一会儿他们的军帽上、肩膀上就落了薄薄的一层尘土。空气里的尘埃含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大水感到口干舌燥,眼睛干涩。他用手指甲轻轻地挖了一下鼻孔,鼻孔里全是尘埃与鼻腔里的粘液混合在一起的泥垢。
连续三年的极严重干旱大大加快了中国西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进程。以前数十年间人们试图阻止沙漠向东推进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了。沙尘暴发生的频率由过去的每年五、六次剧增到了每年十几次,甚至二十次,而且覆盖范围扩大了数倍。几乎波及半个中国,甚至连海南岛、台湾岛也曾领教过沙尘暴的淫威,见识过它的“壮观”。至于沙尘暴持续的时间就不必陈说了,越来越长。最为可怕的是:沙尘暴以不可阻挡之势突破了在张家口布设的道道“防线”,矛头直指中国的首都——北京,距离北京的八环路不过千米之遥了!
频繁发作的沙尘天气严重地影响了北京气候的各项指标,其排名已从世界各国首都的第23位急跌至百位以外。有不少国家的驻华使馆或其他驻华机构出于保护自身健康的原因,仅留下几名留守人员,其他人员纷纷跑到气候宜人的江南城市异地办公,比如,厦门、湛江、珠海,边工作,边享乐。好在通讯联络手段多样,技术先进,异地办公的生活根本不成问题。甚至有些国家的驻华大使一年中来华履职仅仅一两个月,总能找到各种理由、借口避而远之。其中,北京气候恶劣,影响健康便是理由之一。
至于各种各样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文化经贸活动已经很多年不在中国举办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中国气候恶劣,危害人的身体健康,不宜举办大型的活动。在很多国家驻华使节的寓所里都安装有自动监测天气各项指标的先进装置。这些自动装置会随时发出天气预报和极端恶劣天气警报。这些外交人员不惜花重金从别国进口日常生活用品和饮用水。他们有的是钱,用从北京大型超市买回来的桶装饮用水浇花,冲洗厕所,连洗衣服都不用这种水。
2008年,北京为了举办第二十九届奥运会,花费了一大笔资金将首都钢铁集团从北京搬迁到了河北省。这一举措真真切切地感动了世人,感动了全世界。那一年,北京的确是晴空万里,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好景不长,奥运会闭幕不久,没出几个月,外国人就不再相信中国政府的承诺了。
加之有些外国媒体的大肆渲染,不实报道,外国人越来越对北京感到反感和讨厌,甚至到了谈“京”色变的地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下面这样一条传闻:北京的地下水早已枯竭,市民用的日常用水,甚至包括饮用水全是城市污水经过反复净化处理之后供给的。所谓的“引滦入京”工程早已放弃,因为根本就无水可引;所谓的“南水北调”工程更是一个败笔,因为从丹江口调来的全是污水。
不知是什么原因,李大水开始对与水有关的数据、信息、消息特别加以关注。就在越野车开往靶场班驻地的途中,那些数据、信息又在他的脑海里过了一遍。
靶场班驻地到了。这是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的一座平房四合院。其坚固程度足以抵抗12级强风的狂吹猛摇,八级强烈地震也奈何不了它。至于沙尘暴就更不可能对这个小四合院造成什么威胁了。
门口的哨兵看到了越野车的车牌号,意识到是上级首长来检查工作,迅速返回岗亭,按下警铃,接着又冲出岗亭,肃立在岗亭一侧,行注目礼。
警铃声结束后不到一分钟,全班官兵在小院内集合完毕。越野车在门口没有停车,径直开进了四合院。大水打开车门先下了车。他在傍晚的黄昏中看到了十几名战士全副武装,精神饱满地列队在院子当中。他没有想到,这些战士竟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因为团长是 “微服私访 ”,并没有事先通知任何人。
四合院里的地面上落下了一层厚厚的黄色沙尘,每走一步都会留下清晰的脚印。团长和李大水看到全体官兵毫发无损,终于放心了。
对靶场的 “造访”给李大水留下了深刻强烈的印象。此时此刻,他在30,000多米的高空驾驶着巨大的 “信天翁”,心想一定要谨慎小心。今天深夜对于靶场班的官兵们肯定也是一个不眠之夜,紧张之夜。
“07——,07——,我是01,我是01,我已经到达指定空域和高度。请求关机,滑翔接近靶区。”
“01——,01——,我是07,我是07。可以关机滑翔,可以关机滑翔。”大水的听筒里传来了团长那熟悉的声音。
“信天翁-01号”尾部的火焰熄灭了。轰炸机上全部的灯光也熄灭了。只有李大水面前的仪表盘和显示器还保留着微弱的蓝光。
“信天翁”轰炸机与过去的轰炸机有非常大的区别:区别之一是机组乘员从五个人减少到了三个人。过去曾经设有一名乘员专门负责领航工作,比如,及时提供给机长关于飞机航向、航线方面的气象、飞行速度、高度、风向和风速等方面的数据、参数。
这些数据和参数会对飞机的飞行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至于对空投炸弹落点的精确度影响就更大了。那么,领航员的功能现在全部由机长面前非常先进的,由计算机等多部装置构成的全天候星座对位自动导航着陆系统承担了。上述全部的数据都可以自动输入到导航系统里,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分别由专用软件计算出准确的结果,并且会在几部彩色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出:“操作程序 ”、“修正数据 ”、“误差数据 ”和 “紧急措施 ”。
在以前的轰炸机机组乘员中,还有一名“专职射手”,他负责飞机的 “后方安全”,也就是说,他可以从飞机尾部的小后视窗向外观察。他操纵着一挺重机枪或机关炮。一旦发现后边有敌方的歼击机或战斗机尾随,他便可以用手中的武器击落敌机。这是在目视距离范围内可以做到的。
而如今高科技飞速发展,尾部射手的功能也转移到了机长面前的仪器上了。飞机尾部装有后视雷达,相当于给飞机装上了“后眼”。当敌机被轰炸机的后视雷达锁定之后,会在机长面前的显示器上显示出来。当敌机尚未发射空对空导弹,该装置已经完成了 “敌我识别”并迅速提供选择:1,发射干扰弹,对尾追敌机的雷达进行电磁波干扰,或者对敌机发射的导弹跟踪系统进行干扰;2,发射红外线跟踪制导、激光制导空对空导弹,击落敌机的导弹或敌机。
由于超级计算机的应用,使得重型轰炸机上的许多分散的功能全部集中到了机长面前的综合驾驶仪中。无论多么复杂的数据均可以在不到0.1秒的时间内计算处理完毕,并得出最精确的结果,在显示器上提供多种选择。因此,机长也就是驾驶员的工作变得简单了许多,但也提出了反应要迅速、决策要果断的更高要求。
这样一来,庞大的重型轰炸机机组乘员也就只剩下三个人:机长、副驾驶员和随机机械师。副驾驶员坐在机长的右侧。他可以看清楚所有的仪表和显示器,面前也有备用的驾驶盘。一旦机长发生意外,副驾驶员马上可以接替机长的工作。
当然,飞机上全天候星座对位自动导航着陆系统实际上就是自动驾驶仪,即便是机长和副驾驶员在丧失意识或失去操纵能力之前,只要他们启动了自动驾驶仪。该仪器会自动保证飞机安全地飞行,并在早已设定的机场平安降落。但是,空投炸弹的功能不包括在自动驾驶仪的功能范围内。
“信天翁”轰炸机无须飞到投弹地域的上空。它可以在距离空投目标还有几十千米以外,综合驾驶仪就可以把与空投炸弹有关的诸元,如风向、风速,飞机的时速与高度,与弹着点的角度等等输入进综合驾驶仪。经过快速计算之后,该驾驶仪会把精确制导诸元或数据自动发送到炸弹的制导系统中。机长只要按照显示器上显示的不同选择,按动不同的按钮就万事大吉了。接着,他可以在高空距离弹着点很远的地方,悠闲地盘旋一周,观察一下轰炸结果,然后无声无息地返航了。
“信天翁”隐形轰炸机的外挂装置有36个,也就是说,最多可以外挂36枚不同用途、不同重量的导弹或炸弹,总重量达到40吨。而常规炸弹一般无需外挂,全都整整齐齐地固定在轰炸机腹部的炸弹舱里,最多可以装载90枚常规炸弹。投弹时,炸弹舱门自动开启,常规炸弹就像鱼甩卵子一样,90枚炸弹一枚接一枚地从天而降,对地面目标实施“地毯式轰炸”。
“信天翁”轰炸机可以携带空投的炸弹种类很多,例如,高爆炸弹、高爆钻地炸弹、延爆炸弹、空爆炸弹、智能炸弹、子母炸弹、闪光炸弹、燃烧炸弹、集束炸弹,以及不用“炸弹”名称而称之为“远程攻击弹药”或“联合直接攻击弹药”等等。
什么是“联合直接攻击弹药”呢?它的前面常常冠有英文缩写词“JDAM”,译为“杰达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不称之为“炸弹”,而将其译为“弹药”,这样一来大大地增强了这种武器的神秘性,更说明它比一般的炸弹威力更大,精确度更高,所运用的高科技技术更加先进。“杰达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是美国空军和海军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于1995年联合开发的。
实际上,科研人员在通用炸弹和侵彻型整体式炸弹上安装了由惯性导航系统 / 全球定位系统构成的制导组件和尾翼组件,使美国库存的这些炸弹得以更新,具备了高精度、全天候和自主攻击目标的能力。截止到1998年8月,美国共进行了250 次飞行试验,并在科索沃战争中试用。 其性能特点是:
1. 采用了 GPS 全球定位系统制导,可供轰炸机全天候使用,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2. 命中目标精度高。当时,圆概率误差在25千米距离上约13米,改进后可达3米;(三十多年过去了,其精确度早已达到了0.33米);3. 造价低廉。该弹药不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因为仅仅是在普通航空炸弹上加装了GPS全球定位系统制导装置,成本很低,可大规模生产和使用。
这种攻击弹药可以采用任意的投掷角度和多种投掷方式:俯冲、上仰、沿轴、离轴均可。
在投掷前,载机上的乘员通过电子设备不断修正目标的坐标数据,并输入到“杰达姆”弹药内的制导系统里。一旦弹药脱离载机,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 / 惯性导航系统便开始工作,将炸弹导向目标。制导装置有两种工作模式:全球定位系统为辅助手段的惯性导航系统制导作战模式和只有惯性导航系统制导的作战模式。在这两种制导模式下,“杰达姆”对全球定位系统的依赖程度不高,因而具有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载机可以预先设定目标位置坐标,也可以在“杰达姆”飞行途中修正目标的坐标,直至命中目标。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 B-2 、F-15E等飞机使用了这种炸弹。1999年5月17日夜,美军B-2隐形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经过空中加油和10余个小时的飞行,向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投掷了“杰达姆”联合直接攻击弹药,造成多人伤亡,馆舍严重损坏。
距离美国开发研制出这种弹药的时间早已过去了三十多年,中国军方早就获取了这种弹药生产的“密钥”,将库存的大量普通炸弹改装成了“中式”联合攻击弹药。令美军专家吃惊的是, “中式”弹药击中目标的精确度竟然达到了0.25米,大大地超过了美国!
“信天翁”轰炸机可以携带的导弹或制导炸弹的制导系统种类繁多,包括激光制导、电视制导、红外线制导、电脉冲波制导、磁性声波制导等等。弹着点的精确度可以达到误差不超过0.25米。
由于“信天翁”轰炸机上安装了非常先进的光电瞄准系统,大水尽管身处30000多米高的高空,距离投弹区域还有几十千米,但是他从显示器屏幕上可以十分清楚地看清靶标。所谓的光电瞄准系统是由光学瞄准系统和电子瞄准系统加上计算机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借鉴了观测宇宙间各种天体所采用的光学望远镜和电子望远镜的成熟技术以及元部件。不难想象,将观测几十光年甚至几百光年距离的星体的望远镜安装在高空轰炸机上,那不是等于给它装上了“千里眼”吗?几十千米、几百千米绝不在话下。
“07——,07——,我是01,我是01。发现轰炸目标,发现轰炸目标。请求投弹,请求投弹。”
“01——,01——,我是07,我是07。可以投弹,可以投弹。”
不要以为李大水和指挥塔台间的无线通话使用的是明码,很容易被敌方截获、监听和破译。中国军方还没有愚蠢到此种地步。放心好了!大水和指挥员之间的通话必须经过也是由综合驾驶仪中的超级计算机控制的加密系统处理之后,才会发射出去。该系统设计得非常巧妙和复杂。
加密过程当然是自动的,而密码的更新也是自动的,而且是不定期随机更新,让敌方的监听和破译人员摸不到规律。他们所能监听到并录下来的内容是千奇百怪的,因为这些内容恰恰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的特色。十分钟前他可能从耳机中听到的是一句传统京剧里的唱词,而十分钟后,他从另一个波道听到的则是温州方言或藏语句子,再过十分钟,他也许听到的就是二胡名曲 “二泉映月 ”的主旋律了。
大水从显示器的屏幕上看到了空投炸弹所需要的所有坐标诸元。他熟练地按照程序要求完成了操作,按下了 “投弹 ”的红色按钮。之后,他驾驶飞机在投弹外围区域做了一个大大的盘旋。在飞机盘旋的过程里,大水从显示器屏幕上清楚地看到模拟炸弹正在 “自动地 ”飞向目标。虽然是 “模拟炸弹 ”,但炸弹头部装有引信和数千克的炸药和发烟装置。
该炸弹本身的重量虽然不及实弹重量的十分之一,但也有数百千克重。当它在三万多米的高空脱离了轰炸机外挂架后,自身的制导系统早已启动,而动力系统则是用来加速度和修正误差的。自重加动力加速使炸弹“如虎添翼”,以非常高的速度“从天而降”。不难想象,即使它不爆炸,凭借着巨大的冲击力、撞击力,它也能穿透十几米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而个头较大的钻地炸弹自身重量已经超过12吨,内部的高爆炸药的重量就有5吨多重。无法想像,一个12000千克重的钢铁大家伙从几万米的高空落下来,而且是一边下落,一边加速,那它给目标造成的冲击力究竟有多大呢!
30秒钟后,大水从显示器的屏幕上看到,“模拟炸弹”击中了预定目标。只见红光一闪,腾起一股烟雾,弹着点显示:误差仅为0.25米。
“07——,07——,我是01,我是01。炸弹击中目标,炸弹击中目标。误差0.25米,误差0.25米。”
“01——,01——,我是07,我是07。听到。祝贺你们!可以开机返航,可以开机返航。”
“01明白,01明白。”
李大水启动了所有的发动机。机身上所有的灯都亮了。尾部重又喷射出淡蓝色的尾焰。轰炸机像一只真正的“信天翁”回家了。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噪声,也没有从空中掠过时的令人目眩的反光。喜爱天文观测的爱好者也许会把它当作某个国家的卫星或者其它什么航天器呢。
夜间投弹训练眼看就要从空投模拟弹进入空投实弹的阶段了,但是,究竟是哪一天空投实弹?团里无人知晓,因为这属于绝密。按照惯例,空投实弹的具体日期、时间和地点通常都是由空军司令部在空投前一个小时内通知军部,然后军部逐级下达空投命令。原因之一,重型轰炸机是可以挂载核弹的,也就是说,它是具有战略核打击能力的。
李大水感到了一阵轻松。他透过舷窗朝家乡老槐树村方向远眺了一眼:黑漆漆的连一点儿亮光都没有。即便是有点儿亮光,他也无法看到,何况此时此刻,地面上的生物都沉浸在梦乡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