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对决

河南王平

玄幻小说

内容简介
48年下旬,解放军368团在开封、郑州战役胜利后尾追国民党残部至黄河北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一章

喋血对决 by 河南王平

2018-5-28 18:50

楔 子
  1979年,秋。
  仁义桥东绍兴北路的依山尽头,原天主教堂墓地后被改为烈士陵园。解放时民政部门为攻城战斗中牺牲的解放军官兵和牺牲的地下党员堆起的坟茔已长满半人多高的杂草,石碑风化碎裂,碑顶落着几只乌鸦。木碑早已腐朽、不少石碑也已坍塌成一堆,无从凭吊。当年种植的毛杨树已根深叶茂,不知名的鸟在枝杈上筑巢。陵园边界的野酸枣丛挂满红果,弯枝石榴树的枝头上挂着几个隔年未摘的干果。
  树上马知了“唧唧唧”聒噪。
  山风过处,松涛簌簌。从龟背驮碑上隐约能辨认出解放时的老碑文:英才虽逝,功勋永存。
  历次运动中,一些石碑因墓主人的历史问题和叛徒嫌疑,被人凿掉阴文素镌的题词或落款。砸毁的石碑和暗红色“大叛徒”油漆字样灼痛人眼。在岁月风尘中,残碑承载了如同自身一样沉重的过往。
  今年是古堡城解放30周年纪念日,一群行动迟缓的耄耋老人久别重逢,彼此唏嘘,感慨当年九死一生的经历。战争中只有那些足够幸运的人才能侥幸活下来。
  凭吊旧日战友的老人感慨:“再过几年,恐怕这片墓地就啥也木(没)啦。”
  “政府有钱建造高大宏伟的汉白玉纪念碑,却让烈士陵园破败如斯,情何以堪?老苏,恁是政协主席,该写提案为先烈们修建一座体面的墓地。”
  苏沛然更正说:“俺是前任市政协主席。恁还不知道?政协是说了也白说。”他说:“还是俺出头组织些当年的老战友捐款修吧。”
  能够看得出来,来凭吊的这些人不普通,似乎都有擦肩而过的生死经历。
  在简朴的墓前有一把刚采摘的鲜红野果,一位老人双于剪背在身后,不时弯腰拾起青石板上凋谢的片片残红。
  这次祭奠当年参加解放古堡城战斗牺牲的老战士、游击战员和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地下党幸存者活动的组织者,是省国家安全厅某局离休干部余英老人。她留着干练的齐耳短发,眼光温柔却不失果敢坚毅,说话声音不高不快,但每句话每个字都显得那么坚定无悔。眼下,她正沉浸在对往事和故人的追忆之中,眼眶闪烁着晶莹泪光。
  余英耳边似乎响起当年那但逝者的句话:“俺地下党员从事的是无声工作,木(没)红地毯,木掌声,甚至得不到勋章。”
  余英不想再听市民政局官员在悼词中枯燥无味地念诵烈士的年份简历。她抬颌示意推轮椅的孙子苏晓民搀扶她下来,手扶沧桑石台阶欠身坐下。
  此时,夕阳西下,余辉将浅淡的一抹穿过松柏枝桠的缝隙映印在她身上和镌刻着“赵济民烈士之墓”的石碑上。
  纸灰如蝶,逝者如斯。余英颤巍巍抬手接触发鬓,向墓碑敬礼。
  孙子苏晓民发现新大陆似的蹲地指着被砸掉一角的青石碑说:“奶奶,瞧,碑上有人用漆刷上‘叛徒’两个字。”他仰脸问:“这个赵济民真的是叛徒吗?”
  儒雅的余英额头挤出一条条蚯蚓般的皱纹,竟破天荒地骂了句粗话:“恁慬个屁!他出生入死干革命时,还木恁爹咧。他舍命救了很多人,俺咧生命奏是在替他活着哩。”老人说完,展怀紧抱住残石碑。
  苏晓民用手绢点水使劲儿擦掉“叛徒”字样。
  月余后,余英老人下楼梯时崴住脚一个磕跘出溜倒下,无疾而终。
  奶奶逝去几天后,苏晓民翻腾老人遗物时,在旧牛皮箱里发现有立功证明、奖章、金溜子(戒指)和厚厚一叠子订成册的稿纸。这看上去显然是一本已经杀青但未出版的长篇小说。
  他好奇地掀开牛皮纸封页翻看起来。书名用粗笔改过几次,从“喋血山城”、“第四秘密小组”到最后的“喋血对决”。
  “哦?俺咋从来木(没)听奶奶讲过,连爷爷也守口如瓶。原来她曾经是古堡城地下党的负责人!”
  从书稿扉页掉出一张印有省出版社信笺的退稿信。出版社审查结论是:该文稿含有违背《出版管理条例》的内容,且涉及到国家机密和有关宗教、资产阶级人性和地下党叛徒的敏感话题,不拟给予书号,不准出版。
  苏晓民更感兴趣了,扯薄单子盖住肚末脐儿(肚脐眼)朝餐厅喊:“妈,俺不想吃饭,让俺约(一个人)静静呆会儿。”他关上房门,爬在床上细读起来。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