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对决

河南王平

玄幻小说

内容简介
48年下旬,解放军368团在开封、郑州战役胜利后尾追国民党残部至黄河北 ...

杏书首页 我的书架 A-AA+ 去发书评 收藏 书签 手机

             

第十章

喋血对决 by 河南王平

2018-5-28 18:50

第三章 鹞子沟(3)
  戴煌是擅用头脑打仗的将领,他紧紧盯住了身后孤军追击的解放军368团。他命令徐剑光的一团在渡过黄河后立即转逃为守,利用黄河北岸至古堡城约十几华里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地势构筑野战工事,准备打伏击。他带着参谋长、作战处长和徐剑光爬沟顶勘察山形地貌、射界,研究兵力部署、火力配备和最佳的设伏点。
  一条车马土路是通往古堡城的一条近道,丘陵夹峙,土坎似沟。
  “这条1公里多长的收窄山道,就是地图上标示的‘鹞子沟’。” 郭庚介绍说:“听渡口梢公讲,‘鹞子沟’因鹞子常在沟底追逐野兔而得名,沟深、蜿蜒狭窄而底部平坦,最适宜打伏击。再往北1公里还有条‘圪撩沟’隐没在丘陵的褶皱中,沟底最窄处仅能两人并行,北端是‘烂泥坡’,坡陡有70度,亦适合打伏击战。”
  戴煌撩起大衣蹲在地上,将地图与实地对比核实后霍地站起身,指着‘鹞子沟’说:“天赐良机!我军居高临下,攻守自如。共军则无法展开,退无后路、守无凭藉。‘鹞子沟’ 就是兵家忌讳之死地。”他起身站在沟顶土丘双手举望远镜观察,在嗖嗖冽风中大声说:“伏击地点就选在‘鹞子沟’!这里沟壑丘陵,易守难攻,不啻是一道天然陷阱。共军求胜心切,贸然追赶,必死无疑!”
  徐剑光笑说:“共军一贯擅长打夜战、近战、白刃战,可在这沟槽里全用不上。”
  肖德森也赞同:“‘圪撩沟’虽坡陡沟底细窄,但坡高仅1米多,很容易让共军翻坡突破。而‘鹞子沟’坡高有近4米,难以冲出布袋。不过,此处作战地域窄狭,大部队不易一次展开,一团可以把预备队放在鹞子沟东面鸡冠山脚,随时增援。”他用望远镜观察后问:“鸡冠山后面东、西有两个村庄?”
  郭处长答道:“东面是杨冢村,西边叫大刘庄。村子不大,也就一、二十户人家。”
  “立即派一个搜索排去驱除村民,然后用75山炮给村子轰平。”
  “是!”
  肖德森交代:“师直属榴弹炮团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和各团的75毫米山炮营全部拉上阵地。团配置的37战防炮与重机枪阵地合在一起。徐团长,你把全团的轻、重机枪和汤普森冲锋枪等速射火器,全部集中在伏击前沿,形成霹雳式猛烈火力。充分发挥我军火力密集之优势,打共军一个措手不及。力求以最大的火力压制,在共军部队未来及展开、火力尚未组成之际,就给其以重大杀伤。第一轮炮火和机枪火力扫射后要消灭一半以上的共军。让剩余共军没有立足点,没有还手的机会。二团配合一团从西侧击,扎紧包袱口,形成东西北三面夹击,共军身后则是黄河屏障。
  “剑光,你尽快赶回团部进行战斗布局。命令部队迅速进入伏击阵地,要保证战斗发起的突然性。参谋长说的很对,兵不厌诈,还要采取一些麻痹和引诱共军的措施,使之疏于防范,毫无戒备地进入‘鹞子沟’。”戴煌顿了顿,拍拍徐团长肩膀说:“此役结果如何,全看你徐剑光的了!”
  “我要在‘鹞子沟’血洗共军368团!”徐剑光自负地狂叫,然后对戴、肖敬了一个军礼,头也不回地赶赴前沿。
  “与抢渡河口的共军前锋交火的后卫部队有些撤不下来,也就算了。撤退时不论有多大损失都不要停留,再多丢弃些美式装备。共军官兵都是些土豹子,见美械就眼红。”肖德森想把口袋扎得更紧。
  “参座,现在断后的可是1团搜索营的部队呀。”
  一团搜索营是67师精锐中的精锐,是肖德森的命根子,平常轻易舍不得使用。“顾不了那么多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通信兵架起了电台,肖德森给南京国防部作战厅拍发了一份夸大敌情的电报:后卫部队与三个正规团番号的共军主力接触,战况惨烈,损失300余人。”故意夸大敌情,虚报损耗,尚未开战先为失利找借口,这些都是目前国军作战前惯用的手段。
  戴煌不屑地瞪了肖德森一眼。他并不喜欢这个深谙诡诈之术的参谋长,仅看成是一个多谋老成的幕僚,以礼相待。他认为肖德森的兵略、诡计有余,而厚道、廉直不足。
  谍报处长邱善庆气喘喘地跑步过来:“报告!据便衣队侦察,尾随共军上当了,其主力正紧急泅渡过河沿土路向‘鹞子沟’方向追来。”
  “好!几招果然骗过了共军。”郭庚钦服肖参谋长。
  戴煌注视着枯草瑟瑟的“鹞子沟”, 在寒风中想象,一场激烈、血腥,绞肉机般的战斗,将在这段丘陵凹地上猝然打响。
  
上一页

热门书评

返回顶部
分享推广,薪火相传 杏吧VIP,尊荣体验